(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的未来不容置疑,但我们仿佛走到了一个结,需要有突破,有必要从产业发展的形态方面进行创意性、创造性尝试,为未来的通航事业的大发展打开新的局面。
我国民航发展需求特别是通用航空发展需求,已经出现了结构性变化,交通服务、公益服务、娱乐服务和大众消费等开始成为主要需求,但长期以来,由于低空空域不够开放、通用机场数量不足、服务保障设施不配套、通航飞机制造和引进受限、人员资质门槛要求过高,导致通航发展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经营活动结构性失调,市场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指导意见》契合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从降低准入门槛、减少简化审批、完善基础设施、开放低空空域、提升制造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对于降低通航企业经营成本,培育新兴通用航空市场,从而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飞行服务站,让通航保障“强起来”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通航产业的发展绝非朝夕之功,需要漫长的培育和探索。除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和通用机场建设两个关键外,各省份也将通航发展的落脚点放在飞行服务站建设上。在美国、加拿大、巴西等通用航空发达国家,建有覆盖各地且功能齐全的飞行服务体系,可以为通航飞行提供气象、空域使用情况、通信等信息。可以说,没有成熟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就没有蓬勃发展的通航产业。
在2022年湖南通航展上,湖南通用航空发展有限公司将低空飞行监视系统和飞行模拟体验中心“搬”到了现场,全方位还原长沙飞行服务站运营大厅的工作场景。对此,不少媒体进行了详细报道。红网指出,飞行动态监视系统相当于通用航空的“千里眼”,可以保证地面工作人员“看得到飞机、叫得到飞机、管得好飞机”。目前,湖南是全国范围内首个实现全域低空监视的省份,可对低空空域实现更精细化的管理。该系统协同长沙飞行服务站系统和湖南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信息系统,共同支撑通用航空飞行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域服务”。
与湖南一样,在江西,通航飞行主体也有了新的“娘家”,江西快线通勤航空有限公司通过江西省通用航空飞行协调与服务系统完成飞行长期计划、次日计划从申报到审批的全过程操作,实现了该系统的全联通、全功能、全流程验证。此次飞行协调与服务系统正式上线,意味着构建了一个既满足民航A类飞行服务站功能要求,又具备军航监管服务功能,同时为通航用户提供任务审批、飞行计划、航空气象、航空情报、飞行情报、告警及协助救援等“一站式”服务的全方面系统。
与此同时,安徽唯一A类通航飞行服务站完成验证试飞;河南计划在郑州建设1个覆盖全省的通用航空飞行服务中心,在豫西、豫北、豫东南和豫西南地区分别建设4个A类飞行服务站。
不少专家分析,随着大批飞行服务站的建设,将催生一批基于飞行服务相关功能设备和产品的研发及生产企业,加快远程塔台、5G和北斗等新技术在通用航空领域的应用,促进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相关科研单位、生产制造企业培养和储备专业技术人才。
让飞机飞起来, 是通航发展的第一步
"飞起来",也要"落下去"! 通用机场体系的成熟必先于通航产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