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篇早读,近20万字……这是2022年里,我们以基本每周一篇的节奏来观察的国际航空行业走势。
这一年很长,我们在一年里看了一些新闻事件发展的全程,从事件的缘起,到高潮、尾声,乃至续集。还有一些早读系列中关注、讨论过的话题又在成文后的这一年里发生了新的故事。这就是“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而在更多的新闻事件中,一年又很短:这一年里,我们只能盲人摸象般,看到了这些新闻的缘起和伏笔,至于其2023年里又会有怎样的走向,我们多半还无法预言,但有时他们的走向也早已被时代浪潮所确定……
供应链与俄乌冲突
一个贯穿整个2022年、又必将会成为2023年老生常谈的话题,就是供应链。
不论是厂商的财报数据、公告,还是多方观察评论都在显示:航空制造业正受困于供应链,并且难以好转。
从最上游的制造商,再到核心供应商、发动机厂商,下游再次一级的成百上千供应商们,或是交付延误、或是直至年底之际的交付目标无法如期实现等。
原因无外乎是供应链中断、通货膨胀、劳动力短缺、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上涨、罢工等。
而一些业界高管的发声也屡次定调:
向好,但供应链问题会延续到2023年。
范堡罗航展B面:被供应链问题“扼住喉咙”的航空制造业
与供应链问题类似,俄乌冲突作为2022年里改写时代进程的“黑天鹅”事件,一些影响在战争爆发的第一时间便直观、醒目地显现了。但还有一些影响不仅贯穿了一整年,也将持续到不知战火何时休的未来。
军火商们的生意
战事起时,欧洲地区由德国带头,掀起了“涨军费、再武装”的趋势。法德等防务企业开始了轰隆隆地扩产,一场新世纪以来的重大之变正酝酿,乃至有着法国总统马克龙所言的“我们正在进入战时经济”。
2022年里,欧洲的两大下一代战斗机研制计划也算是在坎坷曲折中等来了好消息——英国的“暴风”计划随着日本加入成为了GCAP(全球作战空中计划)。
而法国、德国、西班牙牵头的FCAS也终于在12月踏入了1B阶段。
与此同时,这一年里欧洲10国也纷纷下单,让美国F-35A成了欧洲的“通用隐身战斗机”。
“武装到牙齿”的欧洲?武器进口量猛增,继续涨军费
俄乌冲突背景下的德国国防建设:“千亿欧元”该怎么花?
与此同时,欧美对乌克兰的军援可谓源源不断,带头的美国给乌克兰送去了“标枪”和“毒刺”导弹、155毫米榴弹炮、“海马斯”火箭弹。到12月底,美国又许诺要“支援”其“爱国者”防空导弹……从规模和量级上来说,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援可谓是接近搬空军火库级别的。
而与之相伴的问题便是,雷神、洛马等厂商则因产能不足、增产困难、供应链问题、劳动力短缺的功能问题,一时无法补充库存。以及,还有一些反思之声:
昔日‘民主的军火库’,现在怎么成了产能有限的小作坊了?
俄乌冲突下,美法国防工业将迎来怎样的变化?
随着俄乌冲突拖到了2022年年底,这种声音更为急迫了,似乎军火库里的弹药真的要打空了。
不过,让美国媒体舒了口气的是,俄罗斯的军火库似乎也空了——俄乌冲突就这样进入了一场消耗战。
其中既包括伊朗无人机在俄军中的现身,也包括欧美一些智库、调查机构紧盯着的俄军打出的一枚枚导弹残骸中的多年前进口的元器件,估量着俄罗斯的军工业还能撑多久。
与俄罗斯航空业的脱钩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制裁之下各大西方航空制造厂商纷纷与俄罗斯“脱钩”。波音、空客的俄罗斯航司订单取消,波音、空客停掉对俄航司的零部件、维护和技术支持。
不少报道称,俄航司开始通过从其他停飞飞机上拆下零件来保障机队的飞行,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显然是无法解决当前俄航司困境的,因此,
外国飞机最终将退出(俄罗斯)机队。
为此,俄罗斯Rostec表示将于2030年在本土建造1000架客机(包括MS-21)以取代西方客机。
MS-21-300客机的制造商伊尔库特也表示将以国产的PD-14发动机来替换原普惠PW1400G发动机。
1997年波音就在莫斯科-基辅建立了首个海外的设计中心。而这次制裁中波音公司暂停了其莫斯科工程技术中心。
另一方面的“脱钩”,则体现在航空制造业领域的一众厂商在制裁一开始便陆续宣布停止从俄罗斯采购钛。不过当时的空客除外,“离不开俄钛”,否则会“严重损害”欧洲的航空制造业。
后来,或许是找到了替代的供应来源,在2022年接近年底时,空客宣布与俄钛脱钩。
日前西方对俄制裁已经到了第九轮,欧盟当局进一步扩大了航空航天领域相关商品和技术的出口禁令,包括飞机发动机及零部件等。
早读 | 离开俄企,欧美航空制造业会“钛”缺吗?
俄乌冲突对于民航业的影响也不单限于俄罗斯本国,也给全球航空运输业带来不小的冲击,不论是油价上涨、还是战火对航空旅行复苏的影响。更为直接的还有俄罗斯对西方航空公司关闭领空,一些航线的绕行带来了航时、成本、票价的上涨。
这方面的影响也必然会延续到2023年。不过一些业界专家倒是认为,航空运输业正走出疫情的阴霾,而油价上涨、机票价格上涨已经既定事实。而大家的旅行意愿依然存在,俄乌战争影响下有的航线票价涨了,那无非就是换个目的地,机票钱还是要落进航司的口袋里。
再无“梦想”,“后安-225时代”的航空货运市场会怎样?
另外,在航空货运方面,当安-225在战火中陨落,俄罗斯企业伏尔加-第聂伯河航空公司在美国运营安-124货运航班也被叫停,超重、超尺寸货物运输市场一时陷入无机可用的局面。
不过,空客已经宣布了内部物流业务的A300-600ST“大白鲸”货机转为对外开放,成立专门货运公司来跑运输。而从新闻中来看,“大白鲸”也马上就有了生意——发动机厂商罗罗下了单、也有飞到巴西、印度、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等。这或许就是资本永不眠吧。
美防务巨头扎堆首都圈
让我们将视线再聚焦到早读系列中主角之一的美国:在俄乌冲突造就的变局之中,美国五角大楼不可能不在2023财年里向国会多要钱。而这一次,算上能源部打包下来的8500亿美元天价,可是远超历史上冷战顶峰、朝鲜和越南战时的美国军费开支。
虽然这对于美国防务巨头们来说,堪称一场“饕餮盛宴”,也不乏美国媒体的斥责:
美国纳税人为‘五角大楼奸商’提供了巨额利润,军费已经严重超支、浪费,被用来牟取暴利,‘奸商们’正在以过高的价格生产有缺陷的产品。
不过,这些声音在利益旋转门面前,再次成了老生常谈,并不会改变什么。
美新国防法案:如何花掉7680亿,并治愈军中“性”顽疾?
美军费再创历史新高,但五角大楼和美军企依然“捉襟见肘”?
今年10月底波音公司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波音旗下防务、空间与安全部门出现27.9亿美元亏损,严重拖累了波音的整体收入和利润。
随后不久,在11月17日,波音公司就宣布了该部门的全面改革重组,下属的8个业务部门重组整合为4个。
如此高效率、大力度,估计与“饕餮盛宴”正式颁发在即不无关系。
而且,为了“吃席”方便,2022年5月,波音宣布将全球总部从当前的芝加哥搬到弗吉尼亚州的阿灵顿。一个月后,雷神技术公司也宣布全球总部从大本营马萨诸塞州迁至阿灵顿。
一个季度亏损27.9亿美元,波音是在找根源还是找借口?
从芝加哥到华盛顿,波音二迁总部的背后之意
阿灵顿紧邻着五角大楼、与华盛顿特区一河之隔。对于搬进首都圈一事,两家的官方声明大同小异了,都强调了
邻近我们的客户和利益相关者…… 有助于加强与美国政府、商业航空合作伙伴联系。
至此,美国五大防务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通用动力、波音)已经悉数将总部搬进了首都圈。
此外,位列美国五大防务巨头之后的第六大防务公司,L3哈里斯,也在年底来了个大动作:宣布以4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航空飞机·洛克达因(AerojetRocketdyne)公司。
输不起的竞标,被叫停的合并,美国防务产业如何留人?
这家美国最大的推进系统制造商是业内鲜有的独立公司,今年一月份时本已接近被洛马以44亿美元收入麾下,但一个月后这笔收购就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以涉嫌垄断叫停。那么,这次L3的努力能否如愿,就得2023年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