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23年,他以执着和韧性,在生产一线练就了各类材料M1~M1.6小螺纹钳工攻丝精湛手艺;与工艺员合作完成的论文《钛合金小螺纹攻丝探索》发表在《价值工程》杂志上;连续四年被评为公司“突出贡献”员工。他就是航空工业华燕钳工技师徐建波。
刀要在石上磨 人要在事上练
成长的道路不会总是鲜花铺路。徐建波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航空工业华燕的一名钳工技师,擅长加工直径1~1.6毫米如铅笔芯粗细的小螺纹零件钻孔、攻丝,连续多年一次提交合格率、自检自分率都保持在100%。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钛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材料,但钛合金材料属难加工材料一种,由于其导热系数低,因而散热慢,不利于热平衡,尤其是在钳工钻孔、攻丝时容易出现刀尖破损、丝锥断裂、磨损加剧的现象。
某型钛合金材料的定子座零件,要求钳工对4个0.75毫米底孔直径加工成M1-5H螺纹孔。在只有针尖粗细的孔内进行攻丝,又是难加工的钛合金材料,只有高手才敢“接活”。
徐建波凭借多年的经验,利用5根丝锥分为5次加工完成。他刃磨丝锥角度,攻丝过程中谨慎选择润滑油、合理分配每一根丝锥的切屑余量,只见他全神贯注,右手握住手摇钻手柄,不时加力,顺时针转动绞杠两圈,再反转半圈,头发丝般的切屑不时排出孔外。经过10个小时的努力,加工完成,5根丝锥毫发未损,该批次零件100%合格。徐建波就是在这样数不清的实战中以较真和韧性练就了过硬本领。
华燕公司关键零组件均由难切削的钛合金等材料组成,而M2-7H以下螺纹的加工常制约着现场生产效率。徐建波在23年的基层实战中对钛合金小螺钻孔、纹攻丝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积极配合工艺员提供翔实试验数据,使工艺人员对加工环节中的刀具、切削液、工艺方法进行有效改善,在生产效率提高1倍的同时生产成本降低1倍。与此同时,他撰写的论文《钛合金小螺纹攻丝探索》也给同行业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观念不变原地转 观念一变天地宽
去毛刺是钳工的基本功。深孔零件去毛刺考验着加工者的思维方式。直径为16毫米如大拇指粗细、深度120毫米的筒状零件,底部有2个交叉孔需要钳工去毛刺,手指都伸不进去怎样完成操作?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徐建波接到这批零件后,针对性地自制勾刀、铲刀,又快又好地完成了生产任务。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徐建波在一次次交检合格零件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份快乐化成一股力量,成为他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他把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及时归纳总结,先后编写完成《深孔去毛刺技巧及经验》《铆接件操作指导说明书》与同事分享,促进班组成员共同进步。
从学徒“小徐”到“徐师傅”,再到生产单元负责人,徐建波在角色的变化中,感受到自己的责任越来越重。近两年,华燕公司大力开展精益生产活动,徐建波积极参与牵头完成惯导安装支架、箱体等钳工与数铣合并加工等工艺改进项目13项,目前已实现60余项零件钳工手工工序改为数控设备加工,班组生产效率同比增长15%。
徐建波在艰苦的生产一线却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因为生活在这个倡导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的时代,匠人不再是一个称呼,而是一个实在的事情。“要有坚持、执着,要抵得住诱惑、守得住心,可能过程中会枯燥,但你掌握了之后,便能享受到成就感带来的幸福。”徐建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