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了“太摆金星”和各种“励志宣传片”的你,是不是急需正能量注入,这不就来了。
(资料图片)
仰望蓝天之阔
走在成飞公园的威龙广场,看歼20剑指蓝天。这种直面而来的视觉冲击让我心生敬佩,也让我对在成飞工作更加向往。
航空工业成飞宿永浩:以前只能站在门外远远地望上一眼厂区里的歼10,如今从战机的机身旁走过,充满着对蓝天的向往,心中的自豪感亦油然而生,不仅是因为自己为进入成飞工作而做出的努力,也是对国之大器在天空展翅翱翔的骄傲。
在专业厂,我见到了为祖国航空力量做出巨大贡献的“锅”“炉”“槽”。正是有了这些不起眼但大有作为的设备才有了战鹰的一飞冲天。“淬就战鹰钢筋骨,绘成猛龙威武色”既是对专业厂的工作的描述,也是对祖国蓝天中坚力量蓝图的绘制。
作为一名新航空人,我将尽我所能、倾我所有,将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镌刻在蓝天之上。
在战机声中砥砺青春底色
航空工业沈飞李佳栋:“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回顾在沈飞工作的第一年,疫情与复工交替,职业成长与挑战并行,对于我来说是全然崭新的这一年,我经历了从刚踏出校门的学生向职工身份转变的过程。
对我而言,选择航空事业并非一时冲动,我与它早在年少时与伙伴们叠纸飞机的游戏里便已结缘,这种期待随着成长不断延续,在大学课程以及相关航空知识讲座的学习中进一步强化。
进入沈飞后,伴随着一架架战机起飞翱翔的轰鸣声,我在感慨中反思,在调整中进步,在转变中收获,在科技创新中砥砺青春底色,在铸国之重器的伟大事业中贡献力量。
乘势而为,即刻起航
航空工业沈阳所杜倩宜:四个月能带来什么?从踏入沈阳所的第一天起,航空文化就深深地感染了我。在新员工培训课堂上,前辈讲述了沈阳所的历史故事,我知道了沈阳所的前身为部队,就理解了上班、下班路上的号角声。
在日常工作中,见过了隐姓埋名的航空人,从各位院士、总师身上,学习到淡泊名利的功名观,从在工作岗位上挑灯夜战的师傅身上,学到了普通人做伟大事业的坚韧。在这里,我经历了很多人生第一次,也幼稚地学着李明院士对待第一次的态度去感悟、去沉淀。
研究生毕业论文里,致谢部分最后一句话是:“感谢当时的我选择了航空专业”,现在已然成为了一名航空人,便只顾风雨兼程,始终铭记自己初心,对飞机永远热爱。
风吹过的地方
航空工业自控所尹渊榕:2023年的阳光,透过六十年代的窗洒进航空工业自控所“西迁精神纪念馆”,引导着我们这些新员工走进一段漫漫西迁路。
八年三迁,从北京醇亲王府到户县圭峰山下,从三十几人的小设计室到千人的研究所,从新中国第一台自动驾驶仪到现在产品装配我国大部分的战机,自控所的历史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昝凌老所长在北京后海河畔、前辈们在黄河边拉小提琴、在阎良大礼堂宣布研究所成立,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老物件,记录着那段峥嵘岁月,也承载着过去的回忆。
作为新员工,我们在十几天的培训中收获了许多:学业务、讲精神、办活动,每天都有新知识。围坐在桌子旁的我们,怀着对工作的迷茫与期待,聆听着每一位老师讲述的知识,脑海中描绘着未来的样子。
走出展厅门,我们仿佛从上个世纪穿越回来。回头看西迁馆,那里是凝滞的旧时光;顺着林间路往前走,真切的清风拂面。
我与航空的相遇相识
加入了航空工业的大家庭,我理解了“航空报国,航空强国”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是几代人付出青春、智慧与汗水的责任和使命。入职培训时了解到航空工业万里将这种精神转化为自己独有的“三跑精神”——含泪奔跑、咬牙奔跑和拼命奔跑,一种悲壮而又豪迈的气概。
航空工业万里赵振家:厂区内的航空特色景观和展厅内相关文化展示让我对航空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例如,园区内被玻璃罩保护起来的旧式机床身上布满了锈迹,它们仿佛退伍老兵一样,在那里静静地伫立,看着日新月异的厂区环境,安静地守护在这里,而身上斑驳的锈迹仿佛在无言诉说当年的辉煌战绩。
作为一名新人,现在接力棒传递到了我们手中。“满足并且超越客户需求是万里生存和发展的唯一理由”的客户观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接好这一棒,用力跑好下一段路程。
感受航空魅力
航空工业宝成蔚瑞:还没进宝成厂区,我就被北侧的航空报国精神主题文化景观区巨幅墙画所震撼,一架架中国战机昂首云端、御风而行、振翅翱翔。逼真立体、惟妙惟肖的巨幅3D手工彩绘下,崭新的“忠诚奉献、逐梦蓝天”八个大字赫然醒目。每当从厂区内,高大的飞机模型近旁经过,都会油然生出一种自己正站在航空历史发展轨迹上的自豪感。
入职报到后,我结识了更多将要与我一起工作的新同事们。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团结协作、信任我的队友,并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
航空工业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追求梦想。从初次接触航空工业的震撼感受,到通过求职了解逐步揭开神秘面纱,再到入职后深入体验航空文化产品的魅力,作为一名航空人,我为能够参与并见证这个伟大行业的发展感到无比自豪,并愿意为之不懈努力。
也是“新兵蛋子”的你,看完有被激励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