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有一颗对工作高度负责的心,有一双勤劳勇于创新的手,有一副关心同事的热心肠,在工作中勇于担当,积极向前。在他近30年的工作历程中,先后参与多个型号的研制试验,个人也从一个中级技术工人成长为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并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集团公司科学进步奖等众多奖项及荣誉,并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及型号研制立功。
【资料图】
型号攻关 创新使然
余海在专业技术上从没感到过满足,他认为自己前面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知识要学,很多工作要做。在训练模拟器产品研制过程中,针对国内基本都依赖国外进口软件和平台进行开发的现状,他和航空工业一飞院团队一起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技术的建模方法,在满足训练模拟器功能要求的基础上,不仅减少了仿真建模平台采购费用,还大大提高了建模效率,产生的两项技术成果先后获得航空工业科学进步奖,分列三等奖和二等奖。
工作数十载,余海立足专业,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做事,不断向更高的技术巅峰攀登,对专业进行“深耕”,在深耕中创新,让创新服务于专业、服务于科研、服务于保障、服务于型号。正是这种理念,他提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专业创新”。同时,在成熟的专业领域,进行“微雕”,全力打造高质量高要求的精品。
型号搭建新的试验环境尤为麻烦,他根据被试件及机上场景,设计出一套用于仿真机上安装环境的试验台架“一种试验用盘箱安装架(专利),对机载产品快速挂接安装并进行测试。由于供电系统试验的特殊性,大量的电信号需要采集分析并模拟相关机上故障,为此他先后发明了“一种信号转接测量盒”“一种接触器故障注入电路”,为系统验证奠定了基础;同时他还和同事一起设计完成了“宽幅瞬态型信号电源”,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在型号研制后期,当发现院人力资源紧张且机载产品面临生产测试周期长、测试项目繁杂、人工测试容易出错等问题,他率先设计完成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生产测试平台”,大大解放了人力资源,缩短了测试时间提高了测试一致性、准确性,为飞机批产作出了贡献,获得广泛好评,现已由院里组织拟向行业进行推广。
“十一五”预研课题,在项目经费有限的条件下,提出了基于柔性技术的飞机电网络半物理仿真平台搭建,将局域网技术应用于飞机电网的半物理仿真平台中,节约经费数十万,同时大大提高了系统建模的效率,圆满地保证了“十一五”节点的要求。
谆谆教诲 如影随形
在提升自己能力的过程中,他并没有单打独斗,他认为不顾及团队的个人,能力再强也走不远。以他为名创立的“余海创新工作室”始终以“主业引导创新,创新服务主业”为宗旨,善于发现型号研制、产品研制中的瓶颈问题,并采用创新手段进行解决。工作室注重人才的培养,以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年轻员工的解决问题及创新意识,致力为研究院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想法、能攻坚克难的年轻力量。工作室在2022年被授权发明专利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5项。
在团队,余海既是同事也是老师,他不仅是靠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带动年轻同志,以专业为背景,针对新人如何能够快速胜任岗位职责,总结了一套启发式的培训模式,这是一套通过设立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如何纠正、最终再向大家分析自身经验教训的环节。经余海培训的新人总是能够提前上手工作,先人一步独当一面。去年入职的新员工经他的培训和指导,已承担起某型号试验主管的重担,其他成员在他的指导下获得“复杂机电系统通用化自动测试平台”获2022年度职工五小竞赛一等奖、“单兵外场保障设备”获2022年度职工五小竞赛一等奖、“试验自动管理系统”获2022年度职工五小竞赛三等奖等奖项。
天道酬勤 学无止境
“天道酬勤,学无止境”,他正用他的一颗无悔的心和对航空事业的满腔热情,不断努力,认真践行着诺言。他在做好试验工作的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参阅大量测试测量与机载总线方面的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总线监控器,实现了在总线数据测量的同时,对总线物理量波形与数据的实时显示及同步数据解析,使得在总线出现故障时可对故障类型进行快速准确的定位。他在成绩面前,不骄不躁,对自己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工作中更加努力地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同时更加虚心地向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向有经验的老技术工人学习,努力使自己的岗位技术水平更上一层楼,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继续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着、奋斗着。
“没有一飞院这个大平台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也成就不了今天的我。”每次获奖后余海都不忘集体的帮助,“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我们相信,今后在他不断的努力下,一定会在工作中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一定会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好地发挥作用,履行好一名试验技术员的职责,在试验技术发展的道路上创造出更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