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报讯:近日,航空工业机载科技创新卓越团队评选结果揭晓,航空工业电源某高压直流发电子系统项目研发团队获得荣誉。该项目从起步时的坎坷,到如今井然有序地推进,面对着许多前所未有的超预期因素、内外部挑战、多重性压力。在电源副总经理来帅雷的总体策划下以及型号总师田高礼的整体把关下,年轻设计员王永波、袁晓伟、刘岳、党轩等人,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立说立行、马上就办,让项目一跃成为国内同类条件下高压直流发电系统的“领跑者”。
参加工作10多年,让电源47所设计员王永波记忆深刻的项目并不多,其中就有突破高压直流发电系统高功率项目。
“这个项目,是我们公司技术跨越的标志,也是航空工业领域功率最高的高压直流发电体制,可以说开创了多个‘先河’。”作为项目发电机及系统设计师,王永波一脸骄傲地说。项目的创新力度和效果走在了同类发电系统高功率项目前列,至今这个项目的功率仍是国内同类条件下高压直流发电系统的“领跑者”。
(资料图)
时间的指针往回拨,这个让项目团队倍感骄傲的项目,也曾让他们犯愁。负载数量增加、用电增加,直接对飞机发电系统发电体制提出新要求。在原有各项环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将近一倍功率的增加,让初听到研制目标的技术团队成员们直呼“不可能”。加之项目仍在论证阶段,没有正式签署协议和研究经费,项目研制一时“停摆”。
“当时,摆在我们面前有两条路,一是直接‘躺平’,二是用力起跳去够那个目标。我们要解决的,是要在原来那么点儿大的地方重新塞进去一个功率几乎要翻倍的发电机,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永波说,“但非常幸运,同事们没放弃。”
彼时的飞机发电系统,许多技术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验证,大家在原有的基础上继承也能出成绩。然而,飞机终须迭代。
先试一试提高50%。王永波坦言,当时谁也不知道这事能不能干、能不能成的环境下,没人敢揭这个榜,他内心绝没有脸上的表情平静。但是,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助力飞机迭代的决心,让他决定“搏一把”。
在与竞争对手同时起步的情况下,仅用了一年时间,王永波就完成了功率提升50%原理样机的设计与实验。此时客户又提出,能不能把功率再提高一些。
功率再增大,需要重新研制更大功率的输出整流器件。项目团队采用了全新的电磁设计,以需求为牵引,对客户需求进行再细化。根据机上工况选定了设计点,对负载在不同时段的用电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提高系统效率与调压稳定性。同时首创多路输出永磁机解耦设计,成功解决了机上系统共模失效问题。“最后我们既满足了客户需求,也顺利打通了功率等级再提升的关键工序。”王永波说,“我们确实难,但反过来想,如果不给自己施压,不在技术上对自己苛刻,难道要给飞机的研制流程拖后腿不成。”
这次尝试,是完全的自主正向设计,并且实现了100%国产化。通过夜以继日的努力,只用了一年时间,项目团队又顺利实现在发电机外形尺寸要求不变的基础上大幅度提升功率;在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功重比大幅提高;增加热脱扣,进油口温度传感器检测等功能;一次通过EMC敏感度试验;一次通过供电兼容性试验……
王永波说:“虽然一开始我们不是‘领跑者’项目,但我们跑出了加速度。不仅完成了高功率原理样机,更实现了技术原理的固化,对技术进行了验证,形成了系统研制的技术平台。未来,这个项目的每一个板块都将成为产品系列化与快速研发的基石。”
首飞的那天,在现场雷鸣般的掌声中,王永波却显得平静。“我们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这个项目,是我们年轻团队干成事的‘试金石’,全面推进高功率项目的全方位检验,争取早投产、早见效,依然任重道远。”
如今,接过项目接力棒的刘岳,肩上担着让单一产品整合为系统的重任。刘岳和项目团队的成员们,面临着工作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的新局面,“具体、可操作、能落地”的要求,考验着他们的智慧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