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报讯:自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航空工业安大不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强化制度建设,注重改革实效。通过搭建人才分类评价体系、积极争取岗位分红中长期激励等方式,充分调动员工劳动积极性,持续提升劳动效率,改善人事费用指标,有效增强企业活力。
完善内部薪酬分配机制
按照集团公司“科学控制薪酬总量、合理树立分配导向、有效激励重点人群”的薪酬管理体系要求,结合企业发展内外部环境需要,安大建立并不断完善符合公司发展战略需要的薪酬福利体系,通过强化制度建设,调整薪酬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公司分配调整决定,制定《工资管理办法》《经理层成员薪酬管理办法》《高管人员薪酬发放管理规定》《中层干部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薪酬激励制度,使公司薪酬在合规发放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工资单元的激励作用。
(资料图)
安大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充分体现规则公平、制度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提高分配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员工收入既合理地反映其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也符合市场价值规律。针对技术创新人员的薪酬待遇,安大自2005年采取项目工资制的方式发放,通过考核主要项目参与人员完成公司年度项目目标的贡献情况确定项目目标收入。作为安大技术创新和保持可持续发展中坚力量的关键岗位技术人员,项目工资制的实施有利于更好完善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有助于更加充分调动技术创新人员积极性,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针对市场开发人员的薪酬待遇,安大公司采取承包考核制的方式,将市场开发人员收入与订单、销售、回款等业绩紧密挂钩,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一般员工采取岗效工资的方式,每月薪酬收入由固定部分的岗位工资与浮动部分的绩效工资组成,绩效工资的变化同员工所在单位当月绩效考核与员工个人绩效考核等级挂钩。安大2021年浮动工资占比为83.06%,显著高于行业水平。
强化高层次人才激励
安大自2012年建立了“长、家、匠”分离的内部专家体系,设置技术、技能、管理三大职系共12个专家层级阶梯,根据企业实施情况,每年对专家体系进行调整优化,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专家管理体系。
2022年,公司为进一步达到组织激励的目的,构建了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专家人才分类评价体系,体系的构建基于员工职业生涯全周期支持设计,将技术、技能、管理三大职系层级的晋升通道纵向拉伸为17个专家层级,增加了领导干部横向转入专家体系的条件及对应层次。在做到纵向到底的同时横向打通领导干部转入及专家转出的各类通道,将领导干部与专家人才体系有效融合,真正做到互促互进、螺旋式上升。
对于在聘的各层级专家,岗位工资比照中层领导干部对应调整,绩效工资按照现行绩效工资与专家绩效津贴组成,其中专家绩效津贴根据在聘专家层级的不同按0.2~3.0的系数考核发放。2021年,安大在聘技术、技能、管理专家收入相比同类非专家收入分别高出31.3%,25.7%,27.6%。
公司还设置有《安大公司专项奖励办法》《安大公司技术创新青年基金管理办法》《安大公司自立课题负责人竞聘管理办法》等多个人才激励体系。
探索岗位分红激励政策
在中长期激励方面,安大结合自身情况积极探索研究集团公司相关政策,申报并获批执行2019~2021年度岗位分红激励方案并成功兑现,激励对象共计731人次,总额共计2804万元,方案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经营业绩得到了加速提升。三年的工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9%、5.1%、38.25%,实现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3.5%、13%、32.1%。二是企业核心骨干人才收入得到显著增长、核心骨干人才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以2020年度岗位分红为例,激励对象中,核心技能骨干人均收入增长16.02%,离职率大幅度下降,2021年、2022年无骨干人才主动离职。三是企业人才引进效果显著。2022年安大公司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再创佳绩,截至今年10月底完成签约应届毕业生技术管理岗位39人,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等各类重点院校毕业生27人,占比高达69%,引进哈工大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共计13人,招聘数量与招聘质量均创历史新高。
三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
公司始终贯彻落实“控总量、调结构”,强化“效率、成本”观念,按照“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原则研究制定空岗政策,鼓励压减岗位,加强控制员工总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各项人事费用指标持续优化,2019~2021年三年人事费用率分别为13.3%、12.75%、11.45%,人工成本利润率92.62%、100.79%、112.19%,全员劳动生产率34.52万元/人、39.21万元/人、48.19万元/人,各项人事费用指标均有较大幅度改善,企业活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安大公司获评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未来,安大公司将继续大力推进人才激励工作,遵循市场规律,加强激励性分配制度探索,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强化企业战略的实施与员工绩效的有机联系,使员工收入既合理地反映其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也符合市场价值规律。既要发挥薪酬福利的保障作用,更要强化工资单元的激励作用。积极探索岗位激励、分红激励、股权激励等方式在公司的可行性和实施路径,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才激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