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国航空报讯:航空工业哈飞机加车间善使各类刀具。走进车间,各式各样的机床巍然矗立,操作者通过机械手操作各式各样的刀具,奏出“激昂乐章”,好一个“刀客家族”。
进入四季度,机加车间零件生产任务分外繁忙。车间通过开展劳动竞赛等措施提高生产效率,并以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和党员保障队三支队伍,全力保证生产进度,坚决保障铆装车间零件需求。
党员先锋队以工艺室党员为主力军,主攻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在源头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面对大量工艺规程、数控程序需要编制和配合现场的技术攻关,党员先锋队牵头组织,打破工艺室原有分工模式,结合实际,划分工艺人员技术能力等级,集中优势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让合适的人做适合的事。
“工艺笔下能生金。”作为车间技术能手,刘春亮深谙其中道理,在编程中追求“产品高质量、加工高效率、工作不回头”。越是急活儿、难活儿,在正式上手之前他就显得“笨拙”,一会儿打开数模看看,一会儿拿着笔作记录。但是,一旦开始编制就变得动作飞快。经过仔细分析,他发现智能加工单元的装卸零件效率还有提升余地,于是对相关工艺方案做出优化,让机械手变成“高手”“快手”。以往,工艺员编程时需手动给出刀具参数,再经操作者结合机床实际做出调整,这样效率不高且容易出错。刘春亮从去年开始就牵头建立刀具参数库,经过试验验证出每把刀具最合理的刀具参数,并持续增加、改进,让工艺员编程更加便捷,在源头提高效率。
党员突击队以生产工段党员为主力军,主攻创新创效和精益生产,在产品加工最前线冲锋陷阵,加速生产进度。他们积极响应车间劳动竞赛号召,推进一人多机工作模式,科学组织生产,咬定节点不放松。
周一至周五7时开工,晚上7时下班,周六或周日8时开工,干到夜里凌晨下班,这是薛永强最近的工作节奏。作为党员和班组长,他想多干一点,干好一点,管细一点,就多付出一点。每天,工作任务下到班组,就是薛永强一天说话最多的时候。他按“一人双机”模式,进行精细化排产,并向大家说明质量风险点,把高质量、高效率“管”出来。加工开始,又是薛永强一天当中说话最少的时候。他承担着管理工作,也坚持“一人双机”。开工之前,他算好两种产品加工的准备周期和结束时间,同时预判关键加工点,便于“一心二用”、游刃有余。“任务和难度加倍,责任心和专注力也必须加倍。”薛永强把认真作为唯一捷径。
党员保障队则将工作重心放到辅助班组上,通过组建志愿服务车队等措施,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送进职工们的心坎里。并且协助库房建立配套清单,建立产品快速配套流程,把方便快捷的“幸福感”传递给生产一线。
下午4时20分,张强的闹钟响了。他暂停手中的工作,立即出发去取餐;准时带上杀猪菜,抵达科研生产一线。“杀猪菜来了,大伙儿快点趁热吃。”美味的杀猪菜,让人心头一暖,干劲儿更足了,凝聚力更强了。完成好“外卖小哥”的任务后,张强又马上回到岗位,抓紧吃自己那份儿常规饭菜。常常给别人送餐,自己却从未吃过一口。“大家比我更需要。”张强说道。他常常要花费40多分钟完成“外卖小哥”任务,因此需额外多干1小时。可他选择坚定地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