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其中就包括“毒刺”“星光”“雷霆”等世界主流便携式防空导弹。据国外媒体报道,截至目前,这些“低空杀手”已在俄乌冲突中击落了数十架军用飞机。那么,便携式防空导弹有何独特优势?面对出其不意、防不胜防的便携式防空导弹,世界各国又有何破解之策?
出其不意 以小博大
便携式防空导弹是地空导弹家族中体积最小、重量最轻、射程最近、射高最小的一种轻型防空武器,主要打击对象是低空、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武装直升机、无人机等目标。
虽然这种导弹身板小、造价低,但作战效果却不差,尤其是在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中表现抢眼,有“低空杀手”“直升机克星”之称。这种导弹有效填补了防空火炮与大中型防空导弹射程之间的空白,属于典型的“简约而不简单”的武器。
“红眼睛”发射瞬间
1958年,美国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种便携式防空导弹——“红眼睛”。该导弹利用红外导引头捕捉飞机尾喷口的红外特征,跟踪并摧毁目标。在随后的60多年时间里,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等国家先后研制了数十种便携式防空导弹,并在实战中取得了突出战绩,成为世界军贸市场上销售量最大的防空导弹。
截至目前,在世界各国研制生产的防空导弹中,便携式防空导弹数量占一半以上。名气比较大的有美国的“毒刺”、英国的“星光”和俄罗斯的“针-S”等。
外军发射“毒刺”
“毒刺”是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研制的一种便携式防空导弹,射程超过5公里。该导弹凭借出色的性能,在国际军售市场上畅销数十年,至今“宝刀未老”,生产数量超过了7万枚。
由于美国在此次俄乌冲突中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毒刺导弹,为补充库存,美国陆军在5月25日与雷神公司签署了一份采购1468枚毒刺导弹的合同,价值6.87亿美元。
“星光”是英国泰利斯防空系统公司在上世纪80年研制的一种便携式防空导弹,最大射程7公里,飞行速度4倍于声速,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便携式防空导弹。该导弹的独特之处是安装有3个子弹头,发射后可以分别或共同飞向需要打击的目标。
“针-S”是俄罗斯现役最先进的便携式防空导弹,由俄罗斯机械设计局研制,最大射程6公里,最大射高3.5公里。
该导弹除了采用光学瞄准具和红外制导模式外,还装有可移动夜视仪,能够用于夜间作战,是目前俄军单兵作战的重要武器。
驱离拒敌 补弱抗毁
绝大多数便携式防空导弹成功击落飞机的案例主要集中在2公里以下的低空空域。
“针-S”发射时喷出较大的尾焰
对于飞机来说,2公里以下是高危空域,主要存在于起降或执行空投空降任务期间。这时飞机的飞行高度低,速度慢,发动机红外特征显著,俨然成为便携式防空导弹的重要打击对象。因此,世界各国一直在寻求军用飞机应对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有效措施,以提高战场生存能力。
便携式防空导弹主要采用单兵肩扛发射方式,大部分的射程在5公里左右,射高3公里左右,整套系统重量一般不超过10公斤。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便携式防空导弹引以为傲的各项性能指标,恰恰成为了世界各国研究反制措施的重要依据。
特种分队常常隐蔽在机场或重点区域附近,利用树林、建筑物为掩护,伺机发射便携式防空导弹。此时,陆基防空系统就可以派上用场,通过建立地面控制系统,对机场周边地面进行控制,将敌方袭击手驱离到机场一定范围外,使其手中的便携式防空导弹打不着飞机。
法国“西北风”配套设备较复杂,支持更远的射程
苏联空军在阿富汗战场上吃尽了便携式防空导弹的苦头,为此练就了一个独特本领——“阿富汗降落法”,目的就是缩短飞机在低空空域飞行的时间,躲避潜在的便携式防空导弹袭击。
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直升机向敌方阵地发射火箭弹后会快速撤离危险空域,以躲避来自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打击。如遇到危险,还会发射红外诱饵弹,为直升机提供第二道防护线。
此外,打铁还需自身硬。军用飞机通过增强机体的抗毁伤能力,避免出现“一击即毁”的局面。美国A-10攻击机装备了钛合金驾驶舱等重装甲,在一定程度上可保证飞机被导弹击中后仍能确保飞行员安全,并具备将飞机开回基地的能力。
降低发动机红外辐射也是改进措施之一。飞机通过加装红外抑制器、喷涂特殊涂层,使导弹“看不见”飞机。使用远射程、防区外精确制导弹药执行对地打击任务,可以让飞机处于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射程外,避免被其击落。
多措并举 打防结合
综合来看,世界主流军用飞机反制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措施,归纳起来,可分为“警”“扰”“毁”“挡”四大思路。
英国“星光”别出心裁地设计了3个分弹头
“警”即安装导弹来袭告警装置。目前,各国普遍在作战飞机上安装了导弹告警系统,可以侦测到数百米外的来袭导弹。
由于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射程和射高都有限,飞行员可以采取加速或快速升高的方式,摆脱来袭导弹的最大射程。当然,飞行员也可以采用“眼镜蛇”“落叶飘”“滚筒”等大机动战术动作,迫使导弹弹体过载太大,转弯角速度受到限制而无法持续跟踪飞机。
“扰”即对来袭导弹实施干扰。在导弹告警系统探测到导弹来袭后,机载防御系统立即启动红外干扰机,以干扰来袭导弹的红外导引头,或发射曳光弹、红外诱饵弹等,诱使导弹偏离目标。其中,红外诱饵弹以“隐真”“示假”为目的,起到迷惑和干扰的作用,堪称效费比最高、应用最广泛的对抗手段。
军用运输机释放诱饵弹
“毁”即发射拦截导弹或激光,摧毁来袭导弹。美国、以色列等国家正在积极发展以“毁”为目标的机载激光武器,拦截防空导弹。
激光武器打击速度极快,射击频率很高,变换方向非常灵活,几乎能做到“发现即摧毁”。2021年6月,以色列完成机载高能激光系统演示样机测试,成功摧毁了无人靶机和空中目标。不过也必须看到,限于当前技术,这种武器距离大规模装备还有一段时间。
“挡”即“忠诚僚机”方案。便携式防空导弹对飞机威胁最大的阶段是起降阶段,因此飞机可以在该阶段配备数架直升机或无人机护航,后者充当“带刀护卫”,承担对地搜索、压制,甚至在关键时刻执行“舍身堵枪眼”的任务,为高价值飞机挡下致命攻击。
总之,空袭与防空如同一对“孪生兄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便并驾驰骋于战争舞台,相互克制又共同发展。军用飞机与便携式防空导弹之间此消彼长、相互追逐的“游戏”会持续下去,其未来发展方向值得各国关注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