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美国内华达州里诺航空竞赛协会(RARA)宣布,今年9月13~17日将是里诺航空竞赛(RenoAirRaces)在里诺-斯特德机场举行的最后一届。
此后,协会将不再与机场管理局(RTAA)续签合同。
至于双方分道扬镳的原因,机场表示是“基于对地区快速发展、公共安全以及对机场及其周边地区的影响等方面的担忧”——随着里诺-斯特德机场的开发,机场周边社区和房屋的兴建规模不断加大,越来越靠近昔日赛场周围划定的缓冲区。
【资料图】
这使得赛事“公共安全”受到威胁,赛事方也因此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居民投诉。
另一方面,赛事主办方里诺航空竞赛协会作为非营利组织,近年来也面临着不小的财务压力:新冠疫情及其造成的经济影响,导致承办成本全方位上涨,作为重要开销的保险费用也从78万美元飙升至130万美元。
不过,在宣布赛事停办后,协会也表示正在努力寻找新的赛事举办地,希望在未来能恢复这项全美最受欢迎的航空竞赛。
寻找新的举办机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要面积足够大,空域内能留出周长近15千米的椭圆形赛道,另一方面,该地交通要足够便利,且当地有不错的酒店餐饮配套设施。
从法国兰斯,到内华达州的里诺
翻开航空史,像里诺这类带有竞赛性质的飞行活动,可以上溯到1909年8月22~29日在法国兰斯举行的“香槟航空周”。
这场航空竞赛由当地香槟制造商为主要赞助商,参赛者是美法两国的航空先驱:最终,美国人格伦·柯蒂斯在与法国人路易斯·布莱里奥的飞行竞赛中获胜。
这样的“香槟航空周”吸引了50万人蜂拥而至,每天从邮局寄出的明信片高达5万张,媒体记者为此作出了近百万字的新闻报道……其所受欢迎可见一斑。
在法国兰斯举行的“香槟航空周”可谓是航空史上重要的一页,而柯蒂斯与布莱里奥两位航空先驱的竞速对决也堪称史诗级的。柯蒂斯,从地面的摩托车竞速到空中竞速,这位美国航空先驱的地位虽然是与莱特兄弟齐名,不过更多时候是在莱特兄弟的光芒之下。
这些100多年前初入飞行时代的航空先驱们,驾着木质结构、帆布蒙皮的飞机摇摇晃晃升空,首度打响了航空竞赛的名号。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种航空竞赛从个人运动转变为颇具规模的有组织运动,乃至将当时的欧美航空强国统统卷入,成为了一场关乎国际声望、航空技术进步的国家级竞赛。
而随着航空技术日新月异的突破与发展,航空技术不断外溢,也让飞行爱好者可以自己动手“攒”机,或用来参加飞行表演巡回演出,或是揭榜挑战航空纪录,载誉航空史。
创造大西洋飞行新纪录的查尔斯·林白,在飞机即将落地法国时,见到了涌向机场欢迎他的人群。而在其返回美国时纽约街头也举行了盛大仪式,此后,林白成为了美国的国民偶像。
二战后,新一轮航空竞速热潮再次袭来,甚至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顶峰:
那些战场上的王牌战机作为战争遗产,流落民间,并在航空竞速比赛中焕发新生;昔日的战场王牌飞行员也以飞行爱好者身份找回熟悉的感觉……
这也将航空竞速这项赛事的竞争性再次带到了一个新高度。但随之而来的也是更多的致命事故……直至20年代40年代后期,一些航空竞赛在美国各地被陆续叫停。
如今,里诺航空竞赛已经是为数不多的“深海遗珠”。
由竞赛推动的航空文化、航空经济
“过去在美国举办过其他飞行比赛,其中一些非常受人尊敬,但都没有像在里诺举行的年度赛事这般具有吸引力和持久力。”
“里诺的亮点之一是大多数与会者对航空历史都有内在的欣赏和理解。”
这些评价,可以反映出里诺航空竞赛这个符号背后所蕴含的航空文化底蕴。这也是其相关新闻稿件中反复强调的:“为航空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向该地区各地的学校和非营利组织进行了宣传,灌输了对飞行的热爱”。
可以想象,每届竞赛中上百万人远道而来的“围观”,本质是在人群的内心撒下了航空的种子,并在航空文化颇浓的氛围中,生根发芽,破土而出——比如,很多参加里诺航空竞赛的飞行员甚至是家族化的亲戚,很多更是子承父业。
参加里诺航空竞赛的飞行员很多是“子承父业”,多名家族成员先后捧杯。
此前早读文章中曾提及捷克航空工业的杰作L-29、L-39喷气式教练机,它们是里诺航空竞赛中喷气组的常客。
而且,里诺航空竞赛背后的“价值”还体现在实实在在的经济拉动、创造GDP上。
里诺航空竞赛协会在新闻稿宣传中强调,最近十场空中竞赛活动吸引了超过100万观众,为当地创造了超过7.5亿美元的经济收益。
不止于此,航空竞赛更深层次的价值体现在这些飞机相关的航空产业链上:一场竞赛,需要既有上下游的大大小小零部件、原材料供应商,以及专营改装翻新延寿等业务的公司的深度参与。
飞行员兼联合设计师JonSharp的座机Nemesis,是里诺航空竞赛史上最成功的机型,曾连续9次赢得冠军,并16次创造同级别机型的世界速度纪录。其科技特点便是使用压力成型石墨环氧泡沫芯“三明治”结构的复合材料。
这些竞赛机型,虽然普遍是“古老”的螺旋桨飞机,有的甚至是经典“二战”名机,但它们无不经历了“脱胎换骨”,甚至带有融入了飞行员夺冠欲望的种种“科技与狠活”。
不论是购买一架竞赛飞机,还是日常的修修补补、比赛“战伤”的修复等,都意味着大手笔的开销,围绕这些竞赛飞机而生的产业链蕴含着几十上百亿美元的商机。
正是如此,这项赛事也被一些媒体称为“亿万富翁的危险运动”。
出于对性能极限的追求,在原机体上不断逼近极限的改装,这过程中一定避免不了冒进、不合理、或未经试验测试的零部件或系统等,而这在里诺赛场上就可能酿成事故。
但现在,这场“亿万富翁的危险运动”就要暂告一段落了,这背后的确有着举办地、财务状况等外部因素。但回到里诺航空竞赛本身,这些外部因素似乎又根植于今日航空竞赛开始呈现日渐式微之势的内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