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观察:未来的隐身战机,值得花多大代价提升机动性?
来源:中国航空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3-29 09:59:24

在战斗机的设计中,各方面性能常常相互矛盾、彼此掣肘。如何平衡它们,是贯穿战机研制过程的核心工作。而一款飞机的总体设计成功与否,极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各方面性能规划,协调取舍是否合理。


(相关资料图)

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很多矛盾可以被缓解、甚至自行消失。而战场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作战效能和生存能力更侧重一些特定的性能——这是不同时代战斗机的总体设计中,核心侧重方向存在差异的关键。

如果谈及未来隐身战斗机的发展,这样一个话题是无法避开的:

是否值得花费更多的力量,在当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飞机的机动能力?

隐身为什么会与飞行性能发生冲突?

为了避免照射过来的雷达波形成显著的回波信号,隐身飞机对于外形的设计有着严格的要求:

比如要尽量避免直角的线面相交形成典型的角反射器特征、尽量避免空腔,特别是近似于波导管的深腔反射、尽量避免不连续的缝隙和凸起、尽量保证外形的简洁,等等。

F-117隐身战斗机

举例来说,为了避免进气道形成的强烈空腔反射,在技术能力非常有限的F-117时代,设计师采用的方法是用开满孔洞的格栅封住进气口,通过对雷达波的堵塞实现简化处理。但是,这种设计对于进气能力有着极大的损害,根本无法应用于高速和高机动飞机。

直到电磁计算能力和吸波材料进步之后,可以通过异型截面的扭曲空间设计,配合吸波材料,让雷达波在进入进气道后就像掉进黑洞一样,在内部反射过程中不断被吸收衰减,才有了催生类似F-22超声速高机动隐身战斗机的技术基础。

但是对于高机动飞机来说,进气道问题的解决,只是消除了最基础最前置的动力系统障碍。它必须还要有各种气动控制面,乃至于矢量推力调节机构的协同工作,才能在飞行力学上实现飞机进行各种机动动作所需的受力状态。

F-22隐身战斗机

特别是越高的机动性要求,必然要求越强的控制效果。而这通常意味着,要在远离飞机重心和气动力中心的位置,布设较大面积、而且方向不同的独立控制面——比如水平尾翼、鸭翼、垂直尾翼。

而这与隐身飞行器的基本原则之一:“外形整洁光滑”确实是存在冲突的。

在B-2、B-21等对机动性要求不高的机种上,设计师索性采用了无垂尾和独立平尾的飞翼布局设计,以求将各种凸起、台阶、缝隙等电磁信号散射源的数量减到最少,实现隐身效果的最大化。

X-32可以看做无尾三角翼布局的变种,但由于控制能力不足,后期也打算改为常规布局。控制能力差是它输给X-35的关键原因之一。

常规布局版X-32的假想图

而在战斗机设计中,虽然无尾三角翼布局的控制能力较差,但因为外形简洁,一直被公认为是隐身潜力最好的方向。

然而为了保障机动性能(尤其是超声速机动性)和短距起降能力,目前全球所有已经服役的五代机,都没有采用无尾三角翼布局。

如何解决高机动与高隐身困境?

在目前的实验室技术中,确实存在一些方案,试图通过取代独立的传统气动控制面,实现简洁外形与高控制能力的兼顾。

BAE与曼彻斯特大学联合研发的MAGMA无人机,采用吹气控制取代传统的气动面控制。

比如,相对较为成熟的一种思路,就是通过在特定的位置喷射出高速气流,强化甚至是取代襟翼等气动面。

但从实用角度来讲,这种控制方法效率不高,大流量的引气对于发动机动力的损耗很大,而获得的控制效果则比较有限。目前的技术验证成果是在航模级别的小尺寸无人机上实现的——此类飞行器的推重比都非常夸张,距离能在实用化的大型载人飞机上使用还遥遥无期。

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内,针对高机动性的要求,还找不到比传统气动控制面和矢量推力更为高效的控制手段。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吸波材料出现颠覆性进步的情况下,新一代战斗机要在较近未来内实现隐身性能的显著提升,很可能需要机动性指标做出一定程度上的妥协。

未来六代机的机动性与隐身性

隐身技术本身就是雷达探测技术的一个发展分支,两者共享精密电磁计算和测量等基础理论、技术、设施,并在研制过程中彼此相互依赖。可以说,飞机隐身性能发展的另一面,就是雷达探测技术的发展。

随着雷达探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其针对微小目标的远程探测能力越来越强,分辨率越来越高,抗干扰能力越来越好。

这也意味着,现阶段隐身性能优秀的战斗机,为了高机动性能而在气动外形上形成的各种凸起、断阶、缝隙,它们形成的雷达信号散射特征,在今天和可见未来内依然是微弱的、安全的。但在更远期的未来,就很有可能是明显的,危险的。

从长远来看,现有隐身水平的战斗机,在远期未来在对抗更先进雷达的过程中,必然面临这样的趋势:在更远的距离、更多的照射角度上,不断形成更大的暴露概率,直至隐身效果显著下降、最终成为不隐身飞机。

载人战斗机的机动性受限于人的承受能力极限,即使完全不考虑隐身,也比拼不过导弹的机动性提升幅度。

而对现有隐身战斗机平台进行技术升级,包括更换电子对抗设备、更换新的吸波材料,可以使它们在更长的时间内,延长对抗反隐身体系的技术寿命,但这种改进必然存在巨大的局限性。

能在更远期未来实现对先进雷达最有效对抗的战斗机,只能是在更远期未来完成基础隐身设计的新一代飞机。而从目前的趋势看,只有采用比今天苛刻得多的低散射特征外形设计,才能满足在未来的战场生存和突防能力要求,这必然意味着气动外形的显著简洁化。

从这个角度出发,未来的新一代战斗机,性能发展重点将更倾向于隐身方向。在飞行性能上,外形简化带来的阻力和重量降低,有利于高速等部分性能的进一步提升;但其他方面的飞行性能,如何与越来越高的隐身性能要求实现共存甚至是双赢,这将是未来战斗机设计中最大的难题和挑战之一。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天天观察:未来的隐身战机,值得花多大代价提升机

在战斗机的设计中,各方面性能常常相互矛盾、彼此掣肘。如何平衡它们,是贯穿战机研制过程的核心工...更多

2023-03-29 09:59:24

比利时正式购买第二架A330-200MRTT_世界新资讯

中国航空新闻网讯:据简氏防务网报道,作为其对北约多国MRTT部队的贡献,比利时正式采购了第二架空...更多

2023-03-28 17:02:34

EDF核电涡轮机交易引起英国竞争监管机构兴趣 新

中国航空新闻网讯:据路透社3月27日报道,英国反垄断监管机构表示,正在调查法国电力公司(EDF PA...更多

2023-03-28 17:10:04

被削减预算,但诺格仍认为MQ-8B无人机前景光明

中国航空新闻网讯:据简氏防务网站3月27日报道,尽管美国海军近期削减预算,砍掉了MQ-8B无人机订单...更多

2023-03-28 17:04:21

每日速讯:欧洲航空公司受到新一轮罢工行动的打击

中国航空新闻网讯:据飞行国际3月28日消息,在德国工人大范围罢工后,28日欧洲的航空公司服务严重中...更多

2023-03-28 17:06:25

美国选择澳大利亚Hypersonix作为可重复使用高超声

中国航空新闻网讯:据飞行国际消息,五角大楼国防创新部门(DIU)于当地时间3月15日向澳大利亚的Hyper...更多

2023-03-28 16:59:24

新的石墨烯传感器可实现更好的脑机界面|世界聚焦

一种尖端的石墨烯传感器的开发实现了一种界面的产生,该界面能够仅用思想就能准确地控制机器人。这...更多

2023-03-28 16:03:43

AI时代的战争即将来临 世界短讯

2022年11月底,美国一家名为OpenAI的人工智能(AI)研究公司推出ChatGPT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后,这款...更多

2023-03-28 15:58:08

航空工业洪都:“政治监督+厂际攻关”赋能高质量

日前,航空工业洪都召开2023年供应商大会暨合同监管体系工作会,会上宣读了供应链廉洁共建倡议书,...更多

2023-03-28 16:10:26

航空工业天飞试飞站:将“生命线工程”干成“精品

2022年年底,航空工业天飞试修的新机经过三天的飞行验证,各项性能良好,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肯定,标...更多

2023-03-28 16: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