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航空报讯:鲲鹏扶摇九万里,怒飞翼若垂天云。过往数十年的艰辛与努力,换来了今天的鲲鹏展翅。而鲲鹏翱翔蓝天的背后,也是机翼装配厂从挥汗如雨的传统装配,向智能制造及高质量、低成本、准时化交付转型的奋进航迹。
那时正逢机翼装配厂自动制孔设备研制应用初期,初建成的数字化团队就此踏上了设备应用的开拓之旅。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他们的起步阶段也并没有那么顺利。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零经验。对于初到岗位的团队成员来说,一方面需要查阅大量国内外关于设备应用的资料以全面了解设备;另一方面则要深入现场请教传统装配的师傅,快速了解所应用部件的结构。他们从操作者的角度梳理出了几十项需要优化的问题,随后与工艺员进行沟通交流,不断获取新的知识。那时的生产现场时常会看见他们端着操作面板反复地练习设备的各项执行动作。设备的执行头时常游走于传统工装之间进行空跑,时间久了他们个个都练就出了一双“火眼金睛”,各个站位的风险点都印在了脑子里,执行头姿态的细微偏差也能一眼识别,时刻保持警惕是他们多年来养成的“职业病”。
面对先后引进的数台高精尖数字化设备,应用于机翼壁板、机翼翼盒、活动翼面等多种组部件,团队意识到必须增加更多的技能才能提升“打硬仗”的战斗力。于是,大家主动请缨,全员参与到新设备的学习探索中。他们先后完成了翼盒数字化调姿系统及激光跟踪仪等多种先进测量设备的应用,真正成为了生产线上高效精干、一专多能的多面手。
面对“急、难、险、重”的生产任务,他们始终发挥先锋队和主力军作用,勇挑重担,冲锋在前。某日晚10时,团队接到紧急任务务必配合完成翼盒下架转站位等工作,而团队又同时接到重要组件的激光测量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大家迅速将人员分组,开启了两班倒模式。下架需要保证每个环节都做好精准无误的准备,这就意味着大家要连夜奋战了。团队成员迅速开始配置各部位定位器数据,工人、技术人员也纷纷各司其职开始进行翼盒下架准备工作。厂房外幽暗灯光下的夜色与厂房里灯火通明形成鲜明的对比,凌晨2时,吊挂已安装完毕,接下来就要按顺序把定位器全部撤离,将翼盒起吊到托架上。现场人员分别站在翼盒两侧,各部件数控定位器慢慢降下来,随后翼盒平稳而缓慢地升起、移动到已经准备好的托架上方顺利完成翻转动作,再稳稳落下。团队人员站在电脑屏幕前,目不转睛地盯着数据的每一个变化,不时地用手指点着、与技术人员小声讨论着……此时已是凌晨5时,不知不觉中又度过了一个忙碌的通宵,但顺利完成任务的喜悦让大家睡意全无。
还记得首飞那天,他们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国旗,热泪盈眶……多年后,环顾整个厂房,机翼装配厂已将“智造”融入整条生产线,他们也成长成了鲲鹏背后转型升级的“智”胜法宝,用自己的双手渐渐托起了“大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