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报讯:阳光热情而有分寸,光芒所及之处硕果累累。在航空工业昌飞工程技术中心座舱照明工艺试验室、航电系统工艺试验室,一个个光性能测试项目和现场航电故障正在这里通过系统平台进行精确检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无到有、从0到1;从图纸到实物,从需求到验证,试验室从毛坯房到拥有专业检测平台,一步步走来,不仅是技术员们日夜垒砌的结果,更是他们竭尽智慧、敬畏专业的见证。试验室阵地矗立,技术员们有了视为标尺的参照。
“建设高水平的工艺试验室,是开展直升机各项试验的重要前提条件。随着座舱照明、航电系统等试验室相继投入使用,相关的各项“疑难杂症”将得到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这些投入无疑会推动公司直升机产品科研生产的提质增效。”工程技术中心旋翼工艺技术办主任张裕兵充满信心。
从无到有,这是对理想的追求
推开座舱照明工艺试验室的大门,一间精心布置的暗室便进入视野。随着技术员对光照的调设,点点星光闪亮,坐在模拟座舱内,仿佛置身在满天的星辰之中,接着月光、拂晓、黄昏、正午强光……短短10秒钟便尽现星辰与白昼,直观地感受到座舱照明对飞行安全的影响。
座舱光环境变化范围宽泛,即使相同光照下,舱内不同部位照度也相差300至800倍。而飞行员交替观察舱内外情况的周期一般是几秒甚至一秒以内,不合理的照明环境,会引起视觉疲劳,影响飞行安全。为此,年轻的技术员们开始了座舱照明系统工艺技术研究的漫漫长路。
在项目研究初期,面对国内直升机座舱照明研究案例的匮乏,项目团队常常为了一个问题的停滞不前争得面红耳赤,也常常为一个瓶颈的突破而欢呼雀跃,更常常为了把握进度而不舍昼夜……经过五个多月的反复论证,试验室建设方案通过评审,可是接下来的方案实施却是难上加难。
在模拟座舱的建设时,为了满足模拟机上环境、复现故障和进行功能运行的要求,从最初的简单搭建模拟舱,到增加六自由度运动平台实现飞行全姿态模拟,每一步都经过无数次的设计修改。其中,零件安装干涉、成品到货延期、导光板安装困难等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负责试验室建设的钟虎根和汪雨晴一边积极沟通协调零件配套车间与成品厂家,逐个问题进行解决;一边提前梳理各类照明设备成品接线关系与安装位置,自己动手敷设电缆、焊接各类成品,逐渐实现了导光板、告警灯等成品的安装与通电,完成模拟座舱的初步搭建。
启动太阳模拟器光源建设时,已到2021年年底,定制的太阳模拟器光源却在出厂测试时,因光源过热、均匀性达不到使用要求而被迫放弃,项目团队只能重新设计方案,可是新方案使用的光源缺乏足够的实际测试数据,面临失败的风险。试验室负责人钟虎根便到合作厂家对4000多组LED光源进行性能测试。经过一个多月奋战,直到2021年除夕的前一天,他才与厂家一起收获满意的最终测试结果。
“带着检测合格的报告,终于可以踏踏实实地过春节。”回忆当时心情,钟虎根百感交集。
从0到1,这是对信念的坚守
如果把发动机比作直升机的心脏,那么航电系统就是直升机的“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建设航电系统工艺试验室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不言而喻。
“走进航电系统工艺试验室,热火朝天的气息扑面而来:会议桌边,有激烈的讨论;计算机屏幕前,有专注的眼神;座舱里,有忙碌的身影;电话机的听筒边,有紧张的协调……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一张张疲惫的脸庞,无不体现了试验任务的艰难。”谈到当时的建设情况,试验室负责人江峰感慨地说,“这是我们每天的工作状态。特别是进入到了项目最复杂的全系统联调联试阶段,数据采集、解析软件的综合调试,各航电平台的联合搭建,全新的试验环境带来的是全新的挑战,仅仅在机载系统通电检查过程中,综显故障就有7、8项。”为了让故障复现,找到背后的原因,他们就像“职业侦探”,对每一个子系统顺藤摸瓜式地进行排查,常常与厂家工作人员一起熬到凌晨,不停地在电压设置、线束连接、串联位置上找突破口,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性。
“这是组合导航,显示直升机飞行时的飞行姿态和经纬度;这是大气数据系统,显示直升机飞行时的速度和高度;这是无线电和导航系统,用于飞行员与地面联系……”江峰熟练地介绍着建成后试验室内的每个航电设备,最后指向AC311A模拟座舱说道:“以前因为公司没有航电系统的综合测试能力,航电成品发生故障时,常常只能求援成品厂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如今通过设备与仿真模拟座舱的联结,便可以根据综显屏幕的数据,辨别航电设备的故障。”
建设座舱照明和航电系统工艺试验室,开展相关技术研究,不仅能够在地面尽可能地还原直升机运行状态,对相关功能进行验证、对故障进行还原和分析,还有利于加深技术人员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深层次认知,提升公司的技术水平。
如今,两个试验室都已经达到运行状态。未来,它们不仅会在系统检测和故障定位分析方面发挥所长,还将通过持续开展系统工艺技术研究,推动昌飞公司在新的专业技术领域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