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报讯:中航光电机加分厂针孔区会议室里,空气几乎凝滞了。针孔团队的核心技术人员和公司某新材料引进项目负责人正在紧锣密鼓地探讨着一个紧急的应对措施。
一场硬仗摆在大家面前……
未雨绸缪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资料图】
“这四个插针插孔接触件,零件结构倒是很常见,关键是材料比较特殊,硬度达到HRC53以上,比咱们分厂现有的刀具还要硬,是个难啃的‘硬骨头’。”机加分厂厂长张起宏在刚刚成立的“某关键材料攻关小组”碰头会上对小组成员预先敲响了警钟。
“该材料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强度的特点。同时,由于该合金材料本身金相组织不均匀,使用环境苛刻,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该材料多用在粉末冶金、烧结成型等领域,目前尚无任何机械加工成型的案例可以借鉴。”攻关小组成员任小宁也说出了自己了解到的相关信息。
设计员贾银行忧虑地告诉大家:“这次引进新材料进行试验,时间紧、任务急、风险大。试验的成败将直接决定竞争对手和公司对市场的先机优势。”
“该合金材料属于公司新申请的热电偶材料,在公司内部属于首次试验加工,没有专用的刀具,没有成熟的机械加工设备,也没有加工过此类材料的工艺参数和加工经验可供参考。难度很大,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中央研究院工艺材料研究所主管工艺员孙仁俊做了补充说明。
听完大家的意见,分厂车铣复合班组调度员刘得华的大脑开启了飞速运转模式,他暗自寻思:“工艺文件一旦下到现场,必须开辟绿色通道,尽可能快地提前安排生产,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集思广益 三措并举勇于尝试
作为针孔创新工作室骨干,任小宁带领团队成员反复探讨了该合金材料的工艺性能,在数控技术员及数控车操作工全力协助下,最终敲定三套可行性加工方案。
“就按咱们刚才给出的三种方案进行,有突发事件,攻关小组成员必须尽快赶到现场。”面对这项艰巨的任务,新型合金攻关小组成员迅速投入战斗。
小组成员尝试用传统的机械加工手段试加工,由于客户提供的原材料直径小、长度超长,直线度和表面粗糙度都不太理想,并且该合金材料硬度已经远远超出刀具的实际硬度,在普通的数控机床上进行试加工时刀具磨损严重,容易出现崩刃、断裂等不可控现象,零件几乎加工不成形,在调换了近10种刀具而加工未果后,小组不得不放弃了此种常规的加工方案。
时间一点点流逝,生产周期一天天逼近。调整工艺方案刻不容缓。攻关小组果断采取了第二种加工方案:先利用特殊工种把原材料加工成一个零件长短的毛坯件,再让相关的工序分步骤、分工步完成。规则外形部分用公司目前最硬的刀具在机床上加工,内孔单独调换钻头逐一加工,最后让电加工工序加工零件上的不规则曲面,把综合难啃的“大骨头”拆分为多个小目标一点点分解。
同时,第三种方案也同步进行,在分厂内部多工种测试零件加工性能,虽然也成功了,但是因为该方案对分厂现有的刀具损耗严重,造成过高的加工成本而不得不暂时放弃。
同心勠力 柳暗花明曲径通幽
经过反复的调试、各种刀具的试切,加工参数调整,最终确定出了最优的方案。插针插孔零件所到每一个流程,一路绿灯,负责加工该零件的车铣复合线员工无一人有怨言,大家主动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尽全力赶进度。通过改进零件装夹部位,优化工装夹具,终于提前4天完成了该系列合金零件的机械加工生产计划,为后期产品试验争取了更多宝贵的时间。
此系列合金机加插针插孔零件的成功完成,填补了公司在该材料精密机加领域的空白,提升了公司机加生产的核心竞争力,也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先机优势,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