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点
【资料图】
夜空
自晨光熹微时进入机场,段镖即开始协调筹划当天的飞行任务,一直忙到晚上。每天晚上,他都坚持走五公里。由于白天有各种事情等他去处理,晚饭后是难得的闲暇时光。
对于段镖来说,时间就像是倒进干枯荒漠中的一杯水,顷刻间就蒸发殆尽。在试飞现场,他不仅负责团队的现场管理,还负责组织各相关专业进行飞行数据分析与技术问题处理,非常忙碌。试飞团队里的年轻人,都很敬佩这位与时间赛跑的段大哥。“从去年到现在,我已经在这待了二百多天了,有事时回去一趟,解决了就抓紧回来。”段镖说话干脆利落。
街巷交错,段镖刚到这里时,晚上出来在周边走还需要导航,现在去市里都很熟悉了。每天晚上,除了快走,他还会给家里打个视频电话。“我觉得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处理起来很难,有时打视频,小孩会背过身去,躲着我,但嘴里还问我什么时候回去。”
“外场工作会遇到考验,出现特别大的技术挑战时,也会紧张。”段镖说,有次在试飞现场,攻克完一个非常棘手的技术难题后,他发现自己手心里都是汗。“各方面困难总会有很多,但问题也总能解决,重要的是要用心把事情做好。”段镖边走边说,夜空低垂,迎着晚风,他拐向下一条街道。
十二点
烈日
经过烈日的洗礼,余瑾的肤色深了好几个度。“今年大部分时间在这里,都待出感情了。”余瑾2020年博士毕业后,来到了直升机所。近三年的时间,他一心扑在技术工作上,多次前往试验试飞和保障外场。刚到这里,余博士就遇到了一系列技术难题,那段时间刚接触这里的型号,还处在摸索学习的阶段,非常焦虑,晚上经常会睡不着觉。
晚上,在房间看数据看累了时,余瑾会沿湖边走边思考。静谧的夜,偶尔传来大鱼拍水的哗啦声。一个个技术难题就如同一尾尾滑溜溜的鱼,它们于幽深的湖底凝视,伺机而动,机警异常,等待余瑾编织一张张缜密的网,去捕捞出来。压力太大时,他就找点好吃的。很多技术问题,解决起来非常复杂。“一个人边吃边思考,也算是一种放松,所以这段时间我又增重了不少。”余瑾笑着说。
每天一到机场,余瑾就投入到了紧张的数据处理工作中,时而凝神贯注,有时紧蹙双眉,间或起身讨论,时间在敲击代码和审阅图表中迅速流逝。“团队的氛围很好,我在这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大家都团结一致地往前走。”
七点
朝霞
“强度专业就如同飞机的神经系统,看不见,摸不着,却时时刻刻反映着飞机的状态,是飞机安全可靠飞行的重要保障线。”早晨七点,朝阳在远处群山间才露尖,暖色的光经过厚厚的云层,将半边天浸染成了橘红色。气象条件不错,杨欣坐在地面站里,熟练地做着飞行前的准备。入所不到一年的她,正在经历外场的锻炼。“实测数据处理是最基础的工作。来之前,我在家里提前演练过,自以为准备妥当了,但到了外场,才发现情况完全不同。”杨欣发现试飞现场的工作更加复杂。
第一次坐在地面站时,独自监控飞机飞行状态时,杨欣经历了好一阵紧张。轻微忙乱后,她才逐渐熟悉了监控画面的布局和重点区域。通过认真学习,杨欣迅速掌握了外场必备的专业技能,越来越多的技术工作也交到了她手中。成长需要付出努力与付出,迅速成长则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与钻研、细致耐心地学习着外场技术工作的各项环节。
飞机飞行得很顺利,杨欣从地面站出来时,朝霞磅礴。
六点
晨雾
早上六点,起了雾,远处群山,被雾气笼罩,飘飘渺渺。马文睿站在机场,回想起了在青岛遇到的那场大雾。
“那次任务晕船了。”马文睿从上船开始,晕船的无力感始终萦绕着他,挥之不去,没有一刻中断。克服着晕船的不适,马文睿顺利完成了任务。谁料第三天返航时,轮船的轮机出了故障,只好进行检修。辽阔的海洋被浓雾包裹,目力所及,皆是晨雾,船在海上飘荡,像是进入了迷幻的梦境中。两天后,浓雾散去,船终于靠岸。
晨风习习,雾也渐渐散去,马文睿站在机场,调试着各项设备,经过一年多外场工作的历练,他更加干练从容,在充满挑战的外场工作中,快速成长起来。
时光流转,试飞团队迎着晨雾与朝霞,在烈日中、在夜空下,于绵延的群山里,陪伴着型号的成长,不断攀登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