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热处理工是一个单调而平凡的工作岗位,夏天车间内温度能达到40摄氏度以上,冬天则是寒气逼人,而航空工业航宇热表处理中心的热处理工徐亮,却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13年。他常说:“车间工作是一个整体,每一个岗位都是企业的一部分,都需要有人去干,缺少一个岗位生产就无法进行,我们要学习雷锋精神,做一颗革命的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哪里发光。”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要想学好一门手艺,就要多干、多想、多琢磨、多分析。只有经过多次的操作才能获得经验。”参加工作以来,徐亮把每项工作都作为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总结经验。尤其是近年来,面对增长的生产任务,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生产上,加班加点抢任务,只要有急件,无论是深夜还是凌晨,他都会把零件干完后才离开。
2021年12月,为了扩充生产能力,公司新进了一台渗氮设备,为了尽快使设备投入生产,徐亮主动承担了该设备的学习任务。因为该设备在渗氮时会使用氨气,而氨气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每当零件进出炉时都会散发出刺鼻的味道,当零件加工时炉子也会排出难闻的废气。加上渗氮工艺时间较长,从零件进炉到出炉一般需要18至20小时,所以,一旦设备启动就免不了要干通宵。为了保证通风,使生产中产生的刺鼻气味尽快散掉,车间的门窗必须全部打开。而为了生产安全,必须每隔半小时巡查一遍,检查各仪表是否正常。12月的夜晚寒风刺骨,冷风穿堂而过,一遍检查下来就冻得浑身冰冷。接近黎明时分,正是室外温度最低的时候,由于室外温度过低,液氨罐表面已经结冰,导致氨气压力过低达不到使用要求,为了保证零件的要求,必须尽快恢复氨气压力。但是由于液氨罐结冰太厚,普通的浇水办法已经起不到很好的效果,他就只能顶着寒风先把罐子表面的冰敲掉,再打来热水一遍一遍地浇在罐体上,从而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但是创新的主体不仅仅是技术人员和专家队伍,更要依靠广大职工群众在本职岗位上进行改造革新。”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徐亮对于一些要求高、操作起来复杂的零件,都会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做到精益求精。比如,在某型弹簧的热处理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他和车间的老师傅集思广益,与工艺人员探讨设计出一种新模具,并改用真空炉进行生产。经过反复试验,改进后同样数量的零件只需 2个人不到10分钟就能完成,产品一次合格率也有了极大提升。
作为一名在生产一线工作的技术工人,徐亮一有空闲时间就会认真学习消化工艺内容,熟悉工作中的每个工序、每个环节,对工艺规定的参数做到心知肚明。为了提高业务素质,他积极参加集团公司举办的热处理高级技能人才培训班的学习,并结合自己工作特点,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即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又对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
奋斗成就使命,实干托举梦想。徐亮说,要继续秉承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钉子精神”,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