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老三线”,处处是精神。原贵州云马飞机制造厂,是新中国航空工业在“三线”建设时期,按照“靠山、分散、隐蔽、进洞”方针建设的飞机制造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岁月,走进山峦,走进云马老厂。
驱车前往云马老厂,山路崎岖难行,布满碎石坑洼。隐秘之中,我们找到了被高大树木遮挡的厂房门。年深日久,厂房门上已经长了些杂草。
进入厂房,能感受到大山深处的阴冷潮湿,从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穿透而至。厂房很大,布满装配型架和加工设备,横幅标语依然清晰可见。当年,五湖四海的航空人汇聚于此,用无怨无悔的激情驱散了阵阵寒意,点亮了火热光辉的事业。
【资料图】
航空工业贵飞三线歼击机强度试验中心,是云马飞机制造厂的重要试验场所,已经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在这里,航空前辈先后完成了歼6系列飞机、歼7Ⅱ歼7Ⅲ飞机机翼、歼教7全机试验等多项试验工作,为云马厂生产的第一架歼6Ⅲ飞机成功首飞奠定了坚实基础,结束了贵州高原不能生产飞机的历史,为贵飞系列飞机的科研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1990年,歼教7P型飞机进行全机静力试验。
窗外,树木掩映,窗内,阳光斑驳,光点在一排排张开的型架上跃动。我们仿佛看到飞机部件正在装配,仿佛听到焊花铆枪正在脆响,仿佛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正在重现,仿佛那些坚毅、专注的目光正在闪耀……诉说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和三线人航空报国的理想。
(“山洞”工厂)
走出厂房,我们继续探索着当年生产生活的遗迹。按照“分散”的布局方针,云马老厂分成了3个区域。在群山怀抱中,他们开垦土地、种粮种菜;山脚下的池塘,夏天可以抓鱼、摸虾……每一个角落都带着自力更生的痕迹,都诉说着劳动的故事、彰显着劳动的价值。
除了工业厂房,住宅楼、文化宫、影院、学校、灯光球场、农贸市场等也是云马厂的重要组成部分。
子弟高中建在山上,当年的学生们带着自嘲的笑容回忆说,每天早上都要摸黑上山,没有路灯,有的同学还曾不小心掉进沟里。即便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从这些配套设施中,我们也能品味到浓厚的生活气息,感受到苦中作乐的不屈意志和浪漫情怀。
来过云马,才能真正感受到老三线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精神;才能在离开云马时,读懂厂房墙上的那句“众志铸丰碑,殊勋归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