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报讯:航空工业宝成制造部作为公司制造的前端加工部门,认真落实宝成“对标一流 创新提升”的管理要求,践行宝成“创造业绩、创造价值、创造奇迹”的“三创”追求,通过管理创新,挖潜提质增效,不断在生产现场管理、工艺改进提升等持续创新、提高工效,将精益生产理念贯穿于生产全流程,创造了月工时从7万到12万小时的奇迹。2021年提前1个季度完成全年军品零组件加工任务,2022年更是提前至8月份完成全年任务,为公司年度军品任务的完成和“3331”高质量均衡生产节奏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不断刷新着历史,变“不可能”为“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创新管理破瓶颈单元化试点见成效
对标一流企业,为扭转加工效率低,更好、更从容地完成任务,为后端工序赢得周期,实现系统高质量交付,制造部通过识别出的“瓶颈”项,清醒认识到如果按部就班沿用老套路,现有的生产管理模式势必难以保证零件的按时交付。“不创新,毋宁死”。经过充分研讨,制造部成立了四个精益单元。“我们只有通过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到现在的单元化管理,制定紧凑型生产节拍,工艺的优化改进,日清日结的目标管理,完成了当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杜晓民继续补充道。
(资料图片)
特种氧化精益生产单元,实行由技术人员牵头的单元长负责制。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运用精益管理方法结合工艺改进,生产运营5个月来,交付零件增幅160%;创造产值增幅294%,破解了交付瓶颈,实现了高质高效交付。同时通过改进汽油使用量,促使每月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全年仅此一项可节约成本4万元。
精密五轴生产单元,实施集中派工、集中编程,工装夹具等实行定点配送,全流程服务于生产一线,并实行3班制,有效缩短生产准备时间,不断提升效率。人均工时由460h/月/人提升到850h/月/人,增幅达到85%。
磨工精益生产单元,同时也是部门的“罗阳青年突击队”。制造部以管理创新为突破口,多措并举,率先打破人员岗位设置的局限性,合理进行内部人员优化,发挥青年员工拼搏进取、奋勇争先的精神,作业员工完成工时从330h/月/人提高到520h/月/人,增幅达到57.6%。
热处理真空炉生产单元,由技术人员牵头任单元长,在保证零组件质量的前提下,采用同炉生产,提高出炉温度,科学排产,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人员利用率,生产准时交付率达到99.8%,作业员工完成工时从440h/月/人提高到788h/月/人,增幅达到79.1%。
专注工艺优化改进全员改善提质增效
宝成制造部在面对年度生产任务剧增,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号召全员既要发扬“牛”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韧劲”,同时又要发扬“狮”专注目标、勇往直前的“闯劲”。积极从内部资源挖潜,以“全员性、低成本、阶梯性”作为改善的三大原则,激励员工参与改善活动,不断积累,以量变促质变,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制造部通过真空吸盘、快换夹具、自制夹具等,缩短准备时间,同时严格落实机外准备,提高设备有效做工时间。自制导电环组件车工组合刀具夹具,效率提升了30%。
小螺纹机床攻丝改善项目,替代了钳工手工操作低的瓶颈,螺纹零件加工效率提升50%。机床替代钳工去毛刺改善效率提升30%以上。
某项目零件全方位改进,创历史新高。面对磨工瓶颈,采取以车代磨工艺改进,通过工艺可行性分析,先后落实了12项零组件以车代磨工艺优化,减少了磨工磨削余量,从工艺源头提升磨工生产效率。高光度抛光零件通过工序顺序调整,优化加工余量,采用设备抛光等,加工效率提高了50%,一次提交合格率提高到95%,攻克了多年的技术难题。
公司“王惜平劳模创新工作室”牵头制作的自动化拉槽机,小零件拉槽效率提高50%以上。结合车铣复合中心设备利用率提升,梳理出24项典型产品,通过合并、重排优化工艺,一次加工成型(车、铣、钳等),效率提升60%以上。长期以来的瓶颈产品,通过以车代磨及针对高温合金刀具的研究,两项零件的加工效率提升了30%以上,为往年交付数量的三倍。
“这些创新举措还只是我们对标一流,挖潜增效走精益化发展道路的缩影。”杜晓民说道,2023年,他们将继续主动申请公司“期权式”激励,在外部业务上力争大幅增长,增速承诺45%以上,并庄严签下了“期权式”激励“军令状”,部门上下充满信心。
现在,宝成持续将创新的理念、思想、方法传递到公司的每一个角落,加快运用到科研生产任务的实践中,着力在科研生产效益提升、办公效率提升、成本压降、质量提升等方面挖潜创新,为宝成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