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米高空,铁翼鹏程。中国空军试飞员们始终将目光瞄准世界航空发展的最前沿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向世界尖端技术发起冲击。
多年来,雷强与试飞员一起成功处置上百起空中重大特情创下了人无一伤、机无一损的科研新机试飞研制史上的奇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踏上试飞之路
1980年1月,随着“科研试飞英雄”王昂、滑俊的英雄事迹在大江南北广为传颂,试飞员第一次走进了国人的视界。
1983年11月,中国空军第一次系统选拔试飞员,雷强从此踏上了试飞之路。
“要飞飞机,首先要了解飞机。”飞机、飞行,组成了雷强的试飞人生。
雷强的日常训练与一般人不同,他很少借助飞行仪表,都是通过身体感受飞机的姿态变化,摸索着人机合一的“秘诀”。
雷强说过:“我不是天才。但我看飞机是透明的。”凡是要达到这一点的人,没有在飞机上摸爬滚打20年以上的功夫,谁敢妄言?
一个飞行试验科目,往往要做上百次,飞完后,每个试飞员都要做一个详细的记录,飞行感受是否灵敏,飞机哪个地方需要改进,都要反馈到设计部门进行再修正设计,之后再飞,如此反复,直到找到一组最佳的数据。
偏向虎山行
对试飞员来说,有的特情是意外,有的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在执行歼-7D战机发动机选型试飞任务中,开始两次试飞都出现发动机空中停车故障,始终没有查明原因。为了找到问题症结,雷强冒着巨大的风险,开始了第3次试飞。
不出所料,飞机刚刚达到1.5倍声速时,发动机又停车了。因为速度太快、气流不畅,飞机左冲右突、横冲直撞。雷强死死抓着驾驶杆、用力蹬舵,用全身的力气稳住身子、操纵飞机,终于把飞机控制住了。
当时为了把这型发动机的故障找出来,雷强前后共起飞9次、经历9次空中停车,最终把故障完全排除,为飞机定型装备部队搬开了“拦路虎”。
歼10首飞
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对雷强说,
飞机准备好了,就看你的了。
雷强说,只要飞机发动机还在,
无论出现什么情况,
我也会把飞机给您飞回来。
歼10首飞成功后,
雷强流着眼泪走下战机,
人群中最右边就是宋文骢。
对于雷强来说,在他30多年的试飞生涯中,歼10的首飞,是最不寻常的。
1998年3月23日,14时28分,雷强开车,发动机启动。
14时39分,飞机滑向主跑道起飞位置。
雷强顶着油门杆,飞机迅速加速到离地速度,然后呼地一下就起来了!
“通场结束后,我左右压了压杆,看看坡度和翻滚响应,又试了试方向舵——一切都是那么轻捷,令人满意。”
14时59分,安全着陆,首飞成功。
下飞机后,他抱着总师失声痛哭:“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战斗机啊!”
2003年12月25日,他作为歼10双座飞机首席试飞员,成功实现了首飞。
长天的骑士
雷强说:“从物理学上说,飞机是借助升力飞起来的。从精神层面说,飞机是靠试飞员的勇气和智慧飞起来的。”
在空军庆祝歼10 试飞成功立功表彰大会上,雷强有一段激动人心的发言:
“感谢试飞为我的人生插上飞翔的翅膀,感谢飞行给我带来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30多年的试飞生涯中,雷强成功处置空中特情近600次、重大特情近百次、意外空中停车40多次,为国家挽回了巨大损失。
雷强参与研制的歼10飞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歼10作为中国航空工业开始走上自主发展道路的标志性机型,又一次开创了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