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国航空报讯:在航空工业风雷装配分厂电缆加工班组内,焊线3班班长张丽正和她的徒弟孔凡杨对某新型可投放挂架内部的线束加工方案进行讨论,并对后续工作内容进行细致的安排。
张丽和孔凡杨既是师徒,也是搭档。自从孔凡杨2017年来到焊线3班,班长张丽就时刻带着她这个小徒弟,师徒俩总能紧密配合,顽强奋战。
某次,分厂接到某新型可投放挂架研制任务。张丽带着孔凡杨从挂架梁体型腔结构开始,一点点摸索挂架内部机构运动规律,收集运动数据、整理挂架内部可用空间。这边张丽分析着数据构想方案,那边孔凡杨便立马着手将方案付之行动模拟装配。通过两人一次又一次的紧密配合,慢慢在数种方案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布线流程,并将其方法总结成口诀便于分厂内广泛推广。通过这一方法,分厂成功解决了该新品的电缆布线工作,同时为未来批产该类型产品总结了宝贵的装配经验。
说是师徒,张丽和孔凡杨更像是跨越不同时代的“忘年交”。从共事的那天起,两个人就建立了深厚的师徒情谊,且在前行的路上共同成长。
2020年分厂刚接到某制导火箭发射器生产任务时,该产品点火电路灌胶密封工序一直是影响产品生产效率的一环,为寻求效率上的提升,张丽和孔凡杨相互配合,结合现有工艺、工装合理设计了新型灌封堵头,在保证加工合格率的同时简化了操作,使该工序加工时长缩短了近60%。
孔凡杨在搞技术摸底的时候经常在产品下方一趴就是几个小时,起来的时候手是冰凉的、胳膊都是酸胀的,衣服上到处是胶水浸入的污点。
5年来,张丽对徒弟孔凡杨培训60余次,现场实际指导千余次,通过师傅的培养,孔凡杨推陈出新,根据元器件结构合理采用搭接焊技术,成功解决了某型产品印制板焊接合格率低的问题,自该方法采用以来,该元器件一次焊接合格率达到100%。
在某新型挂钩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孔凡杨更是积极与工艺进行讨论交流,征得设计同意后,在保证产品功能、原理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将该工艺方法推广至全分厂。
孔凡杨经常说,师傅张丽就是自己的一个标杆,激励着自己不断地向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