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号是需要攻克的“山头”
任务面前,何曾说过一个“不”字?
【资料图】
当阿拉斯加的鳕鱼跃出水面,他正完成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当南太平洋的海鸥掠过海岸,他正在负责成品研制,当地球的极圈五彩斑斓,他正在任务攻关。
当国家需要时,我们已准备好。“型号”是责任,是光荣的使命。航空工业制造院闫晶如是说。
PART.01
2010年,闫晶从西北工业大学博士毕业后,到航空工业制造院金属成形技术研究室从事管路成形与连接技术的科研工作。当时这个专业,是一个正在发展成长中的“冷门”专业。
2013年,闫晶申请获批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针对钛合金等难变形材料管材,采用差温剪切弯曲成形技术,实现极小弯曲半径Z型管件的制造。结题时被国家基金委评定为“优秀”。
新技术思路的实现,新理论模型的建立,背后是积累、探索和付出。
对于这段经历,闫晶觉得有两个意义:“于我来说,从申请课题、执行、验收,独自走完一个科研项目全过程;于研究本身来说,虽然目前飞机上所用管道弯曲半径多为3D,但如果有一天国家需要极小半径的弯管,我们心里有底,因为我们早就做出来了。”
PART.02
2016年,制造院承担了一项关键承力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的重点任务。相较制造,设计并不是制造院的强项,但在任务面前,我们何曾说过一个“不”字?
该项产品研制的各个阶段,他共完成各类报告90余份,图纸70余份,评审组专家无一不为这份细致与严谨折服。
“探索新的产品研制模式,设计、工艺、制造的每个环节,我都要签字,而每一次落笔,都意味着责任。”他坦言,“经历这个项目,我老了几岁。老,是历练,也是成熟,更是责任刻骨铭心。”
首飞那天,闫晶看着飞机翱翔蓝天,喜悦中更多的是释然。
PART.03
2021年大年初五,闫晶接到电话:“AG600要采用我们研制的管路系统了,明天一早来开会。”
他的思绪一下子拉到2019年底,制造院成立管路研制创新团队时的雄心壮志:“加快进度,突破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一系列主要试验的顺利通过,意味着他们在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取得了成效,该项科研成果也获得了AG600主管设计师的青睐。
100件导管,100个形状,每一根都是孤品。他负责的是第一道工序,需要完成800余份工艺文件和工艺流程卡的编写。2019年5月底,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管路团队如期完成了年度交付任务。
此时,他说:“这个过程,充满了乐趣。”乐趣,在于他多年坚守的专业兴趣,在于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终于用在飞机上了。就像上一代航空人所说:希望中国人研制的飞机,每一根管路、每一颗铆钉都能自主保障。
工作的第12个年头,他获评为制造院“先进个人”。
PART.04
一项技术,尤其是“冷门”技术,都要经过从基础研究、预研,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攻克难题,到一步步提升技术成熟度,直至在飞机上应用,甚至上升到自主保障的意义。
型号攻关需要做“出汗”的高水平工作;需要事无巨细,深入浅出,周密计划;没有完美的个人,团队的优秀协作才是成功的关键。
“型号”是需要攻克的“山头”,面对进攻道路上的任何困难,需要咬紧牙关,勇往直前,用激情和智慧,夺取最后的胜利。
嘿,老铁们,世界你要亲自去看,航空梦要你亲自实现,当国家需要时,你可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