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长假的互联网世界里,掌握流量密码的除了亚运健儿,还有一位凭借“你还怪有文化嘞”出圈的新娘。
视频中的新娘,在听到接亲的丈夫说了句“贱内”后,先笑着说“惊呆了我”,随后又补充道“你还怪有文化嘞”,现场顿时笑成一片。网友们纷纷称赞新娘“机智大气”“会圆场”,这条视频也被大量转发。
其实在流量背后,更值得被关注的现象是:这个黄金周,关于“婚闹”的报道少了,“怪有文化”的婚庆方式多了起来。
往年的黄金周,既是结婚的高峰期,也是恶趣味“婚闹”新闻的高发期。从把新郎扒光衣服绑在树上,到被淋酱油、扔鸡蛋、撒面粉,再到对伴娘进行有辱人格的“游戏”,“婚闹”变成“胡闹”,最后闹到派出所甚至法院的一个个热搜,无不在冲击着人们的眼球。
人们对“婚闹”有多厌恶,对文明有趣的接亲和婚礼就有多喜闻乐见。
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是:今年南京预计近万对新人走红毯,但个性化、数字化,更加文明化的婚礼已经成为潮流。进入婚礼大厅,手机扫码电子签到后,自己的名字会出现在大屏幕上。落座打开手机,可以看到其他人上传的“接亲”画面和新娘新郎朋友发来的祝福视频,甚至还可以发弹幕祝福,实时同步到现场大屏。既别出心裁,也不落俗套(详见今日本报A3版报道)。
另一个例子,则是上一轮被送上热搜的接亲视频。伴娘们没有堵门,而是在新房门口列队喊着口号:文明接亲,欢迎光临。大哥大哥欢迎你,欢迎来到我这里。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红包走来了……新郎先是一愣,随后爽快地嘱咐伴郎们“发红包”——“接亲堵门”的痛点就这样被笑声化解,喜庆程度也一点没落下。
习俗不等于低俗,期盼已久的婚礼,应该是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开开心心、干净体面地接受祝福,而不是被婚闹者打着传统的幌子,仗着“三日无大小”,肆意发泄着自己的情绪。这不仅会给当事人造成心理创伤,甚至还会让在场的青少年留下阴影。
当然,“婚闹”的报道少了,并不代表就完全没有。因此,不仅需要有关部门补齐相关的规则与法律条例,让法律长出牙齿,使陋习逃不脱法律的追溯,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自发地遵守规则,在符合社会公序良俗和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行事。
这或许才是“怪有文化”的真正含义。 扬子晚报评论员 石磊